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等19個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促進工業平穩增長推動加快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共七大方面28條措施,主要內容包括:
促進工業投資穩定增長
加快推進1000個省級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堅持“清單式管理、責任化推進”和“要素跟著項目走”,逐月調度通報,緊盯建設進度,“四進”攻堅全覆蓋現場督導,力爭全年完成投資3300億元。集聚要素資源,加快推動萬華化學乙烯二期、萬華化學蓬萊工業園、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整車、日照先進鋼鐵制造基地產能承接等引領性、示范性重大工業項目落地建設;全力推進威聯化學200萬噸PX、石橫特鋼新舊動能轉換、奇瑞汽車(青島)年產15萬輛乘用車等項目2022年內建成投產。
深入推動工業技改提級行動。滾動實施萬項技改、推動萬企轉型,調整優化重大技術改造財政貼息政策,省級設立“技改專項貸”,建立“技改專項貸”項目庫,統籌用好省級技改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貼息、擔保費補助或股權投資支持。其中:貸款貼息按銀行最新一期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35%、最高2000萬元確定;對擔保機構符合條件的項目,最高給予擔?傤~0.5%的補助。對企業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過程中,生產、檢測、研發設備和配套軟硬件系統、知識產權等科技成果的購置費用,按照不超過10%的比例給予支持,單戶企業最高500萬元。
保障工業經濟有序運行
做好煤炭生產供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省內煤炭產量穩定在9500萬噸左右,省外煤炭供應能力保持在2.7億噸左右。加快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建設,建成魯西煤炭儲配基地、魯北煤炭儲配基地二期、棗礦綜合物流園一期等8個項目,全省政府可調度煤炭儲備能力達到1300萬噸以上、力爭達到1500萬噸。加強煤炭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健全煤炭生產流通成本調查制度和市場價格監測制度,明確山東自產煤炭出礦環節中長期交易價格合理區間。
拓展工業發展市場空間
深入推動產業生態創新。實施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充分發揮“鏈長制”作用,匯聚各類政策資源,集中打造標志性產業鏈。積極培育行業協會、產業共同體等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促進機構,支持其開展協同創新、配套銜接、人才培訓、投資融資、經貿會展等活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整合配套。依據支撐服務活動開展情況及取得成效,每年擇優選取10個左右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促進機構,每個給予最高50萬元一次性獎勵。
加快數字經濟賦能。將省級數字經濟發展項目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股權投資的重要支持方向,對符合條件的數字經濟重大創新和應用示范項目,給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25%的股權投資,支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要素化快速發展。爭取將山東省列入國家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DCMM)試點地區,2022年對首次申請DCMM二級及以上認證企業所發生的評估費用,給予不超過10萬元、最高30%的財政補貼。
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貫徹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對2022年符合條件的非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5.04萬元/輛,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6.48萬元/輛。
持續推進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建設試點。支持海爾、海信集團參與國家開展的家電生產者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舉辦“山東省家電消費節”,開展家電“以舊換新”“家電下鄉”等促銷活動,穩定和促進家電消費。2022年省財政安排100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項目予以支持,提升廢舊家電拆解處理能力。
促進外資外貿穩定增長
推動外貿穩定發展。推動“齊魯進口貸”業務,發揮政策性擔保機構作用,支持資源能源性商品、機電高技術裝備進口。制定進口貿易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動態調整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將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等創新型中小企業進口符合條件的設備納入進口貼息支持范圍。開展匯率避險擔保試點,鼓勵融資擔保公司對中小微外貿企業開展匯率避險擔保,銀行免除中小微企業保證金,對于擔保機構承辦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匯率避險業務擔保費,由省財政和企業所在地財政按照5:5比例全額補貼,試點期間省財政補貼金額不超過1000萬元。進一步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2022年確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全省一般貿易出口510億美元,支持全省1.5萬家小微企業。聚焦RCEP生效首年對日關稅降為零的2070種出口商品和1372種進口商品,擴大對日本進出口規模。
強化工業發展要素保障
積極推進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嚴格落實“增存掛鉤”機制,在完成國家下達任務量的基礎上,根據山東實際批而未供土地再上浮10%作為省級任務,增加“增存掛鉤”核補指標數量。深入推進“標準地”供地改革,在重點區域將“標準地”供地比例由30%擴展到全部工業用地”。
優化工業經濟發展環境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每年對新認定的10個左右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省級財政分別給予最高300萬元的資金支持,用于支持推動壯大民營經濟綜合實力、提升發展潛力、增強創新活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等重點項目。
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
建立增長點調度培育體系。聚焦新企業、新項目深挖增長潛力,建立規上企業培育機制,“一企一策”制定培育計劃,推進企業升規納統,力爭全年達到4000家以上;建立重點項目提速機制,主動靠上對接幫扶,推動重點項目早開工、開工項目快推進、竣工項目早達產,盡快形成新的增長支撐。

掃碼查看《行動方案》全文